时间:2017-12-21
1、导入
师:同学们,这张图片里的房子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?(展示图片) 生:简陋
师:这个房子是一个名人居住过的,大家知道是谁吗? 生:刘禹锡
师:对,这是今天经过修复之后的新面貌。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刘禹锡为他的陋室写的《陋室铭》。
二、解题
1.陋室,是刘禹锡的室名,就是简陋的房子。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。一正房,两厢房,坐北朝南。正房中有石碑一方,碑首有篆书“陋室铭”三个字,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。
2.铭,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,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。这种文体,形式短小、文字简洁,句式工整,一般都是押韵的。
三、作者简介(板书:刘禹锡)
刘禹锡,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,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。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,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。《陋室铭》就是一篇传世佳作。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(板书:学习目的:赏析写作特色)
四、朗读并感知课文
1、师:进入课文的学习。学习古文离不开朗读,谁来给标上音。
生:德馨(xin)苔痕(tái)鸿儒(rú)调素琴(tiáo)案牍(dú)
2、师: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,注意:停顿、语速、语调、感情处理。
(1)找出文章的韵脚,韵脚要读得清晰、响亮,有延长音。
(2)前四句读后稍作停顿,再缓缓读出“斯是”二句,以突出文意。
(3)“苔痕”二句写环境,要读得有点美感,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,虚写的文句(“往来无白丁”“无丝竹之乱耳”)应读得轻一点,才有韵味。
(4)“南阳”二句读后,要作一顿,然后用肯定的语调读最后两句
五、课文赏析
师:这篇铭文,由于多数句子押韵,读起来极具音乐之美,一起带着感情再读一遍。读出节奏,读后你对陋室总的印象是什么?
生:陋室不陋。
师:陋室为什么不陋?用文中的话回答。
生: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
师:太好了,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词“德馨”。作者是如何体现“德馨”的。
生: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”,“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”,古代传说中,神仙多住在山上,有神仙的山,就是名山;水中常有蛟龙隐现,兴云作雨,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。“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”。“馨”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,这里比喻道德高尚,名声传播很远。
师:作者目的是写陋室,却用山水作比喻,这种方法叫比兴(板书比兴)。构思新颖,文意通达,句句相连,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。“馨”字画龙点睛,统领全篇,是全文的“文眼”。文章先用山水起兴,暗暗施墨,徐徐点题,如小溪直下,水到渠成,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?
生:惟吾德馨。
师: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,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?
生:“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”。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——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。这是写陋室的环境。作者写陋室的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?
生:对偶、拟人修辞方法。
生:“上、入”采用拟人方法,以动写静,赋予苔藓、草色以人的灵性,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。既有精神又有韵味,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、荒芜,而感觉春意正浓,生机盎然,渲染了环境的幽雅,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。
师: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”,作者交往的都是有学问的人,倘若室内有王叔文、柳宗元等人,他们在谈些什么,这些人在一起,又会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?(让学生分别把自己想像成刘禹锡、王叔文、柳宗元等。)
生1:他们个个学识渊博,心忧天下。
生2:柳宗元在吟诗作画。
生3:王叔文在煮酒纷论当今时代英雄。
生4:韩愈在扼腕长叹。
生5:刘禹锡持一杯香茗,侧耳倾听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……
生6:柳宗元沉吟:“‘沉舟侧帆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’”转身对刘禹锡说:“梦得,今日有幸拜读,真让我折服,让我感动奋发!”……
师: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啊!哪里还有什么为皇帝当差去搜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的“劳形”与痛苦!
师: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?
生:“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,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”。
在陋室里,兴致所至,可以弹弹古琴,看看佛经,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,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,这是写主人的生活情趣。
师;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?
生:正反描写即虚实描写,“可以调素琴”与“无丝竹之乱耳”对应,“阅金经”与“无案牍之劳形”相对应。这样正反对照,虚实相生,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、安贫乐道的情趣。
师;前有古人后有来者,这个陋室将与诸葛亮的草庐、扬子云的亭子一样被后人所称道;文章添了这么一笔,再生一层波澜,内容更丰富,主题更鲜明,引用孔子的话,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:“孔子云,何陋之有?”表明自己的观点、态度,回应“德馨”言尽而意无穷。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。文章结语引经据典,力发千钧,将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。
六、总结全文
《陋室铭》是一篇短文力作,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,对偶工整,对比鲜明,互相衬托,虚实相生,引经据典,言志如诗,具有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,读来如行云流水,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情怀,一个坦荡乐观、洁身自好、安贫乐道的文人形象跃然纸上。
七、课堂作业
请在横线上填一个字,表明作者运用修辞方法的目的,学生上台填空。
陋室铭
山水比兴引陋室——馨
对偶拟人描环境——青
衬托对仗夸朋友——雅
虚实对比话生活——静
类比暗含立志向——高
引经据典表态度——乐
总结:通过描写客观事物,寄托、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、抱负和志趣。
山西省乡宁县管头中学 冯彦丽
上一篇: |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|
下一篇: | “减少课堂教授”与“鼓励多读书” |